外贸工厂的自救与他救
2020年,无疑是外贸的寒冬。2月份,企业担心不能复工复产,每天都忙着安抚客户情绪,担心出国参展担心无法入境,出去了怕回不来。3月份,上游供应链还没完全恢复,就得担心下游没有需求。
“能感觉到今年难挣钱的氛围,大家都在等6点半的免费地铁。”在宁波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欧文半开玩笑地表示。
没有订单,只能拿底薪,不过欧文的朋友圈里,他还算“幸运”的一个,“一家做美国市场的外贸公司,一周只上三天班,员工工资减半。”
根据近期我国海关总署发布的*新进出口数据,2020年一季度,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1.4%,进口下降0.7%。
3月份进出口有明显回升现象,出口的下降幅度收窄到3.5%,进口则由负转正,增长2.4%。
海关总署发言人分析称,3月份出口之所以回暖,是因为前期由于延期复工而积压的出口订单正在陆续交付。
显然这种回升,并不是外贸回暖的信号。毕竟不少外贸企业,2月底才开始生产订单。根据交易协定,一般在发货之后,外贸公司才能收到一小部分货款。
更大的危机潜伏在,当疫情前的订单全都发货之后,工厂将面临生产断档。“现在工厂生产的订单都是3月之前的订单,现有订单能够生产到5月底6月初,6月开始,工人就没活可干了。”欧文表示,“这是大家现在*发愁的事儿。”
困境之中,外贸企业开启了花式自救,有企业开始利用生产线生产防疫物资,也有企业忙着借助平台的力量转出口为内销。
本站提醒: 以上信息由用户在商名网发布,信息的真实性请自行辨别。服务协议 - 信息投诉/删除/联系本站
四川省铭晟服饰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商名网营销建站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.